牧者心聲(盧雪心傳道)

週五, 25 08, 2023

        生態神學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才正式崛起的神學運動,始於對當時日益嚴重的生態問題的關注,是基督信仰的覺醒與回應──重尋與大地相關的救贖論,正視宇宙性的拯救。
 
  聖經所認知的世界觀,認為人類的錯誤直接影響非人類受造物的福祉,所以保羅指望整個受造秩序能脫離人類犯罪的影響,而神救贖的對象並非只有人類,亦包括受造物。事實上,人類與萬物之間並非存在著層級上的區別,相反兩者是休戚與共的關係:當亞當犯罪,地就受到咒詛;當基督的救恩臨到,地與人類也一併被拯救。保羅在羅馬書引用亞當與夏娃的墮落事件 ( 創 2-3 章 ) 去描繪神救贖的故事 ( 包括羅3:23;5:12-21 及 8:19-25),目的是要強調始祖亞當因悖逆神,使罪和死亡的權勢進入世界,為人類與受造萬物帶來「宇宙性」的影響,一起伏在罪和死亡的權勢之下。然而,神並沒有因此放棄祂創造的世界,於是差遣了愛子耶穌基督成為「新亞當」( 羅 5:14),因祂的順服和義行逆轉了「舊亞當」的過犯,為整個受造世界帶來「宇宙性」的拯救。保羅指出神拯救的工作經已發生,卻未完成 (already but not yet)。因此,不論是人類或受造物,仍然等待神最終的拯救。故此,保羅形容受造萬物在等待拯救的過程裏,就像經歷生產前的陣痛,冀盼生產後的喜樂,並得着榮耀。換言之,他深信受造萬物最終同樣會被神從罪和死亡的權勢中解救出來,在終末時與人一樣進入神兒女榮耀的自由之中 ( 羅 8:21-22)。
 
  人類犯罪墮落這事實,並不改變人與大自然相依共存的關係,也不否定人對其他受造群體的承擔與責任。生態環境遭嚴重破壞,其原因不外乎是人的自私、貪婪和冷漠,是屬靈問題。換言之,處理人性軟弱,整個受造秩序就能有機會擺脫人類犯罪的影響。上一世紀的屬靈巨人約翰.斯托德牧師(John Stott)在其最後一本著作《世界在等待的門徒》中,不忘叮囑這世代的基督徒,要徹徹底底作主的門徒,他談到基督徒八個重要的質素,提出了「關懷創造」和「簡樸」這兩個與關愛世界相關的質素 ( 頁 39-66)。1 對此,教會羣體實在是責無旁貸的。
 
  深願埔浸家的弟兄姊妹,既有更整全的眼光去理解三一上主的創造、拯救與護佑,樂意實踐守護大地、與大自然復和的生活模式,這就是與受造羣體一同向神呈獻的感恩祭。
 
1 約翰.斯托德:《世界在等待的門徒》。黃淑惠譯。新北市,校園,2015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