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者心聲(李淑儀牧師)
週五, 03 02, 2023
尼希米意為「耶和華的安慰」,他像以斯拉一樣被波斯亞達薛西王 (ca.465-424BC)器重,成為王的酒政。酒政乃皇帝的親信大臣,深得皇帝寵信。尼希米聽聞故土耶路撒冷城荒涼的景況,便為此哭泣悲哀、禁食祈禱,更求王恩准他回鄉重修城牆。在重重困難、四面受敵之下,尼希米卻只用了 52 天,就能把城牆建造成功 (445BC)。尼希米不僅是位偉大的領袖,更是個有情的人,願意放棄在波斯富裕和安定的生活,回猶大肩負艱巨任務,與同胞共渡時艱。尼希米在猶大省任省長達十二年之久,在社會和宗教事務上有多項改革。
重建城牆是一種防禦措施,屬政治活動,但這活動也以信仰為核心。城牆的建立不僅表示在猶太地區重建家園,更意味著整個猶太團體的重建,使他們能保持純淨信仰。尼希米領導回歸百姓重建城牆、重建社群,是發自信仰,所以,他常常禱告 (1:5-11; 2:4; 4:4-5, 9; 5:19; 6:9, 14; 13:14, 22, 29, 31),祈求神的幫助,並將事情的成就歸功於神:「神施恩的手幫助我」(2:8, 18, 20; 4:14-15, 20; 6:16)。
尼希米的禱告正像但以理書九章的禱告一樣,是充滿聖經的字句;他提到神恆久不變的愛,和祂那堅守誓約的特性。他不單關心自己的靈性,更顧及神選民整體益處:「願你睜眼看,側耳聽,你僕人晝夜在你面前為你眾僕人以色列民的祈禱」(1:6)。面對聖潔可畏的神,尼希米看見人的缺欠:「我與我父家都有罪了」(1:6)。「我與我父家」表明他不會站在旁邊指控百姓的不是,卻與民認同,憂戚與共。尼希米的禱告不受時間地域規限,不論甚麼時空,甚至在皇帝面前,他也可以自然地秒速禱告:「我默禱天上的神」(2:4)。在眾敵人阻擾和謀害下,他更專心尋求主:「他們都要使我們懼怕,意思說,他們的手必軟弱,以致工作不能成就。上帝啊,求你堅固我的手。」(6:9)
尼希米是波斯國特派的省長,位高權重,卻常常心繫人民的福祉,安排以斯拉宣讀律法書 (8:1),藉神話語重建回歸百姓。他們二人性格截然不同,以斯拉是較為沉默的學者,尼希米則是行動型的領袖,然而這兩位領袖卻能並肩合作,互相配搭,帶來宗教復興。尼希米記最後一句:「我的神阿!求你記念我,施恩與我。」(13:31, 參13:14, 22, 29) 扼要地重述了尼希米事奉的特色和動機。他凡事仰望神的恩典,一生只為討悅上帝,神的稱許就是他惟一的渴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