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者心聲(司徒嘉敏牧師)
週五, 29 08, 2025
在新約羅馬帝國的年代,筵席不只是飲食場合,而是權力、身份與文化的縮影。誰能受邀、誰被拒絕,誰坐首位、誰退居末座,都清楚標誌著社會的尊卑次序。筵席同時是主人彰顯資源與影響力的場合,也是鞏固關係與階層的舞台。這樣的筵席,本質上是強者的展示場,弱者只能被拒於門外。
然而,耶穌在《路加福音》14:15–24 的「大筵席比喻」中,卻揭示了一幅完全相反的圖像-神國的筵席。這筵席不是依地位高低來安排,而是以神的恩典為基礎;不是鞏固階層,而是拆毀隔牆。筵席的大門向所有人敞開,無論貧富尊卑。
值得注意的是,耶穌這比喻正是對與祂同席的法利賽人所說。他們表面敬虔,熟讀律法,看似最有資格坐在筵席上,但耶穌嚴正提醒:真正的危機不在於沒有受邀,而在於明明受邀,卻拒絕回應。結果,那些被視為「不配」的人- 貧窮的、殘疾的、瞎眼的、瘸腿的- 反而成為座上賓客;而自以為義、把邀請視為理所當然的人,卻失去了位置。這是一場徹底的逆轉,顛覆世人熟悉的榮辱邏輯。
因此,比喻的重點不僅在於描繪神未來國度的筵席,更在於呼召我們當下的回應。它首先引導我們展望神將臨的國度,並在當下就以行動回應耶穌的教導與榜樣,預嚐那未來的筵席。其次,它挑戰我們正視自身在現實中被制度與文化塑造的方式,會否在不知不覺間重建了「帝國筵席」的秩序,把人拒之門外。同時,提醒我們不要安於既有的框架,而要勇敢跨出舒適圈,去擁抱那些在神的眼中同樣寶貴的人。如此,教會才能在世上真實活出神國筵席的見證,成為彰顯恩典與愛的群體。